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有机蔬菜是什么意思(有机蔬菜究竟是怎么养成的?)

有机蔬菜是什么意思

端午前夕,旭耕农场一如既往,苏醒得相当早。务农就是这样必须尊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行当。经历过昨日的一场雨水清洗,天空碧蓝无云,气温正迅速攀升。
土路上,董倩与农场里担任鸡舍护卫的一群大鹅擦身而过,也说不好是谁在让着谁。进西红柿棚之前她跺了跺脚,除去胶靴鞋底的烂泥。很快,这些粘稠的黄土就将被彻底烤干,将大鹅的脚蹼印子像史前化石似的固定在路中央,直到再一场雨落下来。
棚里,藤蔓缠绕,叶片飞溅,果实正拼命地鼓胀、上色。上午的采摘工作刚进行到一半,做工的大叔、大婶基本都是附近村民。他们受聘在旭耕农场参与耕种活动,半辈子的务农经验让他们一度很难理解董倩口中的有机种植方式,他们固执地认为化肥、农药才是产能和盈利的保障,也着实无法看懂标准化的采摘方式和品相分级意义何在 —— 直到眼见为实 —— 土地的的确确改良了,菜的的确确卖出去了。辛勤的耕耘劳作得到了实质性的回报,未知的世界竟是这样甜美和慷慨。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为:采摘农人李长胜;精耕师董倩;精耕师王云亮;包装车间负责人王伟;包装工人辛乐秀;采摘农人顾强;有机蔬食厨师吕汉振;品保负责人夏利云。每一个个体构成了一整个旭耕农场。
整个上午,董倩就在棚与棚、棚与大田之间穿梭往复。除了现场指导农事,通过观察作物生长情况预估第二天的产能,并整理成参考数据上报也是她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这涉及到农场的产销平衡问题,农业不是制造业,商品的上架量很大程度仰赖自然规律,尤其对于有机种植而言,人力的干预其实是相对少的。
今年是董倩担任旭耕农场精耕师的第 15 个年头,也是她扎身农业的第 12 年。在此之前,她曾经作为园艺师与花草打交道,「蔬果比花草更有挑战性,所以我喜欢。」说这话的时候,董倩因坦陈心事而生出一种剖白的羞赧感,两颊倏地泛起一片粉红,嘴角绽开两朵梨涡。
如果你也有过务农的经验,就会很熟悉这种感觉:你每天从卧室醒来,明确知道自己这一天该干什么、能期待什么;你体验和理解时间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切,从选种,到育苗、灌溉、培肥、田间管理(包括防治病虫害、除草等),最后到采摘,漫长的收获周期,本质是一个延迟满足的过程。当「看不到工作的意义」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人们逐渐陷入一种集体苦闷,而这在农耕文明里是不存在的。12 年前,董倩未必理性分析过这层哲理,她只是凭着直觉,凭着「喜欢」,这样一路走过来。
精耕师董倩每天都要在各个菜棚内巡查记录。
海阳这一带,没有太多引人瞩目的亮点,邻近的青岛、烟台、威海,哪一座城市都比它更显得耀眼、壮大。可是,如果你恰好从市区中心向东驱车 15 公里,涉足留格庄镇步鹤村以北的广袤农田,就一定会记得,这里有一座近千亩的有机农场,叫旭耕。
当平板三轮车的「突突」声由远及近,像吹响了一声号角,包装车间里的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必须在上午完成今天所有蔬菜、水果的分拣、称量、装袋、贴标,以保障下午的正常发货。
早些时候,包装主管王伟向他们转达了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件事情:其一,目前是绿叶菜上市的高峰期,分拣时需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黄叶、烂叶、虫蛀等问题,保证农产品达到预先制定的上架标准才可以装箱发货。其二,前端反馈回来,今天的订单里有一个特殊需求,客户需要 20 份 350 克规格的土豆,其余按照正常规格 500 克进行包装 —— 确实是细枝末节,听起来或许都没有特别提点的必要,但在这里,它们是有意义的。
包装车间内,工人正在对西红柿进行分拣。
差不多 20 年前,随着资源与生态的矛盾日益激化,「从农场到餐桌」( Farm – to – table )的概念应运而生。剑桥词典将其释义为一种食物类别或烹调方式,使用距离食用地不远的新鲜食材或产品;维基百科把它定义为一场宣扬有机且让食客知道食物来源的饮食运动。
那么,「农场」到底要如何走向「餐桌」?以旭耕农场为例,包装车间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农场所有的收成,都要在这间高挑空阔、常年恒温的屋子里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甚至品牌的质变。作为包装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份蔬果都会被贴上两张「身份证」。一张,是有机身份码,它意味着种植出这份蔬果的土壤已完成了 2 ~ 3 年的有机转化期,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达到有机标准,还意味着经色谱法检测,该批次菜品确保零农残。另一张,则是溯源码,用手机扫码,即可收到一份独一无二的「绿色履历」,生长基地、田间管理情况、采摘日期、自然成熟度、包装负责人、认证信息等等数据清晰可查。所谓「食物溯源」,在这枚小小的二维码背后,了解食物来源的权利真正被归还给吃食物的个体的人。
因此,包装车间非常重要,它承载的细枝末节非常重要。
农人正在对辣椒绑线以保证不倒伏。
王伟身后,是一张用不锈钢支架支起来的大号白板,日复一日的书写和擦拭已经造成了十分明显的使用痕迹。此时此刻,这块板子再一次被黑色记号笔誊写得满满当当,逐一列明了今天需要包装的产品的种类、规格以及份数,方便工人们参考核对。白板右手边不远处,是一台机型古早的台式电脑,全屏显示的内容即白板所呈现的原始数据。在这台电脑的硬盘里,还保存着过往每一天产品包装的详细信息。
从事农业,有许多技艺是可以被教授习得的,但敏锐的目光通常与生俱来。从这个角度,品保和研发的工作确实很适合夏利云。
在她的记忆中,别人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她总能看得一清二楚,鼻梁上窄而厚的镜片可不是摆设。对一排排架子上包装好的蔬果进行抽检,是夏利云每日的例行工作,从而保证从旭耕农场送出去的每一份蔬菜、每一颗水果,个头、形状、分量、熟度等方面的品质都符合品保团队预先制定的出货标准。最近,夏利云还多了一项需要盯紧的事项:随着气温攀升,尤其是江浙沪、广深等南方地区的订单,在装箱发货时务必要按需加入冰袋保鲜。
网纹瓜是山东地区特产,每一根藤上只保留一颗瓜,以保证出品的糖度和成熟度高。
除此以外,不定期发生的各类测试是夏利云的另一个工作重心。包括药剂的农残情况、新产品的糖度数据、每茬菜品的送检、每批次种子的检查(包衣种子和转基因种子旭耕农场一律不予选种)等等。这些工作,几乎是隐形的,换句话说,它无法被明码标价,但这一切,就是有机的根基所在。董事长孙德善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令夏利云尤为印象深刻,那段话被原封不动地贴在了入口处的墙面上——
我们做的产品,自己不吃就不要卖给消费者,就更不要生产,要用良心做产品。用良心做产品,我们问心无愧。
韭菜是旭耕农场的明星产品,通过物理灭虫的方法进行养护,早晨八点,已经刚收割完一轮韭菜。
精耕师王云亮在旭耕农场快呆满 5 年了。迄今,他仍对农场的生活抱持着充沛的兴致。
每到仲夏前后,早晨是王云亮最喜欢的时候。此时空气偏凉,草尖儿上沾着隔夜的露水,如果停下步子,安静下来,就能够听到大自然传来的交响:「呱 —— 呱 —— 呱」,是田鸡;「啾啾,啾啾」,是鹌鹑;「噌!」一只喜鹊迅速略过玉米地;「哐,哐,哐……」,镐头扎进土里,肥白的鳞茎浮出来,是工人在大田里刨大蒜 —— 在这里,人也是自然的一份子。
刚出土的大蒜。
像往常一样,王云亮的一天从巡视育苗室开始。育苗室的空气流通性极好,体感适宜 —— 无论对人、植物,还是动物来说都是。「要不然这三只小家伙才不会赖在里面不肯走哩。」王云亮低头望向脚边,刚一个月大的小奶猫,就爱往人裤管处蹭,毛茸茸、软绵绵的一团。
育苗室的一半几乎都被香草占据:迷迭香,辛辣微苦的植物香气,辨识度极高,适合烤排骨、鸡腿之类的肉食。相较之下,百里香的香气更温和甜蜜,带有花香调,能很好地中和羊肉的辛辣感,搭配鸡蛋、西红柿之类也恰到好处。碰碰香比较特别,摆在那不显山不露水,摸一把,满手香,浓甜,近似苹果味,用来给果昔、果酱提味是挺不错的选择。还有薰衣草、薄荷……王云亮对这些香草的特性和用途如数家珍。
三年迷迭香已经长成了一株盆景。
经过他的扦插繁育,香草幼苗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在 30 天后,作为盆栽,被送往千家万户。城市里的生活是便捷、高效的,但有时候,它也令人感到沮丧 —— 人距离土地太远了。王云亮不知道这些他悉心呵护过的香草盆栽最终将会以怎样的形式被驯养和使用,但也许这一抔健康的泥土和土壤里生出的迷人香气,能在一定程度上弭合钢筋森林中冰冷的割裂感。
除了育苗,王云亮还肩负另一项职责:农场体验。让不知道土豆长在地里的小朋友亲自将土豆挖出来;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试一试由主厨吕汉振师傅精心烹调的有机蔬食美宴;喝几盏帽子山、长流泉滋养出来的有机茶;亲手种一盆香草带回家……王云亮不认为农场体验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它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让大人哼起脑海里尘封的田园音符。
酸甜多汁的油桃是夏日的一眸绯红。
这一天的夕阳很好,日头从积云中滑落,像粽子里裹着颗泛油的鸭蛋黄。旭耕农场正陷入沉眠,只余麦田被染成金灿灿的浪,让人想起罗伯特·彭斯的诗:
这里不是家你却是生长根茎的影子习惯把自己养在金黄的梦里我在你的世界练习降落不谈金钱、权利和性只开着一扇干净的窗户折射低飞的阳光我们成了假模假式中两尾漏网的鱼不能跳舞,不能唱歌,不能暴露在这个季节我们适合坐在锋芒的背后幻想给世界灌输一点点酒精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我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你我们要是看到很多孩子在麦田里做游戏请微笑,请对视态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辞里我们都活在彼此的文字里

有机蔬菜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