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夏士莲雪花膏(护肤品的历史冷知识——雪花膏)

夏士莲雪花膏
这是护肤品历史冷知识系列的第二篇

牙膏皮换鸡蛋,“人造肉”,雪花膏。那个年代朝阳区没有那么多仁波切,稻香村也还没有推出拿破仑。[顺道更正一下,上一篇草木灰里应该是碳酸钾,写成氢氧化钾啦,sorry]
雪花膏之所以叫雪花膏是因为“在皮肤上一擦,留得香气,而膏体无形中淡去,犹如雪花,故名雪花膏。”听起来倒是比啪啪啪吸收了诗意很多。不过,雪花膏的来历确实如此,英文名Vanishing Cream,第一款Vanishing Cream就叫做Hazeline Snow——夏士莲雪花膏。
雪花膏一开始出来的时候并不是用作保湿护肤品的。19世纪末流行往脸上扑粉,但是散粉不太容易留在脸上,特别是刚刚用肥皂洗了脸。当时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脸上先抹上一层冷霜,有点儿像杨子荣天冷脸上涂的蜡。掉粉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冷霜过于厚重,那些皮肤偏油性的女人们受不了。于是就出现了清爽很多的雪花膏,有点儿当年的BB/CC霜的意思。
雪花膏的组成非常简单:硬脂酸,碱,多元醇和水。硬脂酸是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牛油里的含量有24%。硬脂酸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蜡状固体,所以问题就来了,怎么和水混在一起?加碱,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碱和脂肪酸反应就是所谓的“皂化反应”,产物就是硬脂酸钠(如果是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硬脂酸钠是两亲性分子,可以把硬脂酸(油)和水拉在一起,也就是“乳化”。雪花膏里最常见的多元醇就是甘油。甘油的作用是让雪花膏更容易涂开,同时吸水防止膏体在储藏的时候干裂,这时候甘油的作用还不是给脸保湿哦。实际上,雪花膏里不能有太多的甘油。记得雪花膏的初衷吗?是为了更好的上粉!如果甘油过多,会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让脸上的粉结成一坨坨的。
雪花膏还有一种特别的效果,就是具有亮闪闪的“珍珠般的光泽”。雪花膏的成分很简单,并没有添加云母之类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光泽?当时的化学家对此非常着迷,弄出来一大堆的理论。最终才发现光泽来自于硬脂酸钠的结晶。后来,硬脂酸钠被其它多元醇+硬脂酸反应所得的乳化剂取代,雪花膏也就失去了它的光泽。
雪花膏的辉煌时代是一战,一战之后就开始被众多的其他护肤产品所取代。而在国内的辉煌时代,在我的记忆里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不过基本上那时候男人抹雪花膏就是娘炮。
1880年两个美国人在伦敦开的宝来威康公司(Burroughs Wellcome & Co. Ltd. )推出的夏士莲雪花膏现在还有。宝来威康没听说过?因为它已经成为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一部分了。不过呢,当年的夏士莲雪花膏之所以叫做Hazeline Snow,是因为里面含有收敛作用的金缕梅。现在两种夏士莲雪花膏都已经没有金缕梅成分了,但是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硬脂酸和碱的配方。它们分别是Hazeline Snow Moisturizing Cream和Hazeline Snow White & Natural Lightening Cream。前者更为传统,几乎和一百多年前没什么差别;后者更为现代,增加了烟酰胺,还有两种化学防晒成分,以及桑树根萃取。

参考资料:http://www.cosmeticsandskin.com/aba/vanishing-cream.php

夏士莲雪花膏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