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人才培养质量(从终点看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成绩单”要如何“看透”?)

人才培养质量

原标题:《培养改进需要“回望全程”》

“从一定意义上说,过程质量监测是手段,确保结果质量才是最终目的。过程质量监测相对局限在当下培养阶段,而毕业生的反馈则是站在终点回望,着眼的是整个培养过程,视野更全面。”

就业率、深造率、就业流向、月收入、工作满意度……每个学年结束后,高校都希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人才培养质量“成绩单”,以回应学生、家长、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关切。但对于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等教学单位来说,从对培养结果的分析中找到培养过程里有待改进的问题无疑更具意义。

正如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建华所言,“毕业生的反馈是在完整经历了培养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社会实践检验后,对整个培养过程的回头审视,因此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广州医科大学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学校又是如何将毕业生发展跟踪调研结果运用到教学的持续改进当中的?这是李建华处长此次与《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在交流中着重分享的内容。

《麦》:人们常说“做好过程才能有好的结果”,所以请您先介绍一下学校在培养过程质量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建华:培养过程质量是培养结果质量的阶段性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培养结果的质量,所以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的监测。在综合考虑影响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的各方因素后,学校主要从教学质量监测、师资保障监测、学生成长监测三个维度对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进行评价。

首先,在教学质量监测方面:

◆ 完善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将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内涵和基本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观测点,以便监测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 构建了包含教学督导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等在内的教学质量日常监测体系。尤其是2018年底学校启用了新评教评学系统,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即时评教,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能在系统后台实时查看评教结果,大大提升了评教的便捷性,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及时改进。

◆ 系统开展教学质量专项监测,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关键环节或在人才培养过程的特殊节点不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

◆ 建立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库,监测数据涵盖教学基本条件、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影响本科教学质量方方面面的因素。学校以此为依据,从年级、专业、教学单位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为本科教学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第二,在师资保障监测方面:

◆ 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展涵盖领导、督导、同行、学生等多个主体的评教,并按一定权重将结果计入综合评分。为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连续两年在学院内排名靠后5%的教师,教务处将组织校级督导进行专项督查。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纳入学校职称评聘要求,在部分学院还与教师绩效挂钩。

◆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午间沙龙、专题讲座、学习交流会、专题研讨班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

◆ 完善教学激励措施,定期举办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开展校内教学竞赛。2016年制定的《广州医科大学教学奖励办法》对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在学生成长监测方面:

◆ 做好学生学情日常监测。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即时监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帮助教师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 开展过程质量节点监测,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测。比如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结束进入临床学习前、临床课程结束进入实习前、出科、毕业这四个阶段,分别设置基础综合考、临床综合考、实习出科考、毕业综合考,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阶段性小结。

◆ 重视学生成长全程监测。每学年经重考后必修课不及格门数达到或超过3门的学生,由学院给予学业警示;每学年必修课获得学分未达到当学年必修课总学分1/3的学生,须留级。

《麦》:反过来看,您认为毕业生培养结果中反馈的信息,对持续改进培养过程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

李建华:毕业生的反馈是在完整经历培养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社会实践检验后,对整个培养过程的回头审视,因此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首先,开展培养过程质量监测是希望以过程数据为依据,逐步对下一阶段本科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能够达成。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过程质量监测是手段,确保结果质量才是最终目的。过程质量监测相对局限在当下培养阶段,而毕业生的反馈则是站在终点回望,着眼的是整个培养过程,视野更全面。

其次,高校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两者比较起来,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针对培养过程质量的监测,更多检验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相对容易实现;而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监测,在短时间和一定阶段内较难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毕业生的反馈无疑是对学生能力发展进行长期监测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次,学生在培养过程不同阶段的认知方式和理解能力也会不同。比如在理论学习阶段当下,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课程设置的先后次序,但进入实习实训阶段,在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就能理解其中缘由。从这个层面来讲,毕业生完整经历了整个培养过程,能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岗位能力需要,对在校期间的培养过程提出相对更为全面、更为理性、更为客观的反馈意见。

《麦》:学校对毕业生开展的发展质量调研涵盖短期和中期两个阶段。您认为不同阶段毕业生发展质量反馈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李建华:一般来讲,针对毕业生短期内发展的调研主要考察的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得到社会认可。所以毕业生反馈中有关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否学以致用,支撑他们很好地胜任所就职的岗位将是关注的重点。

毕业生中期发展调研侧重考察的是毕业生在相对稳定的就职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是否有足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能力,发展状况如何。正常来讲,这个阶段的毕业生已经足够应对就职岗位的日常工作,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和挑战。

此时毕业生反馈的主要是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能否为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助力续航。这既是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检验,也可以说是毕业生自我发展实际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

《麦》:职业发展周期长是医疗行业的从业特点之一,这是否意味着毕业生中长期发展质量对培养的反馈更具有价值?

李建华:尽管医疗行业就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特殊性,但由此认定在医疗行业就业的毕业生的中期评价比短期评价更有价值,我个人认为是不太严谨的。为了提高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国家建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规定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需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年限一般为3年。

虽然是培训,但在这段期间毕业生要轮转参加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单从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接触深入程度而言,与住院医师比是相差无几的。所以即便是在规培期间,对毕业生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是有所考察的,毕业生对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培养也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反思。

但如果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来讲,在医疗行业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在规培结束,正式入职后才能相对稳定下来,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

从这个层面来讲,针对在医疗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开展中期评价会比开展短期评价能反映更多问题,而单从对培养反馈的价值层面来讲,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来自不同从业阶段毕业生反馈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这也是我们分别关注毕业生短期和中期发展的原因所在。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 郭坤编辑 | 麦可思研究

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