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阿根廷的首都(阿根廷首都印象)

阿根廷的首都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日子(2)阿根廷首都印象
文 / 浪迹天涯

 阿根廷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9世纪独立成为一个联邦国家。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阿根廷独立后于1880年正式成为阿根廷首都。在西班牙文中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新鲜空气” 的意思,这个名称来自于16世纪西班牙的探险队。布宜诺斯艾利斯坐落在拉普拉塔河西南岸,面对南大西洋,和乌拉圭隔河相望。拉普拉塔河的上游叫乌拉圭河,这条河就是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分界线。说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隔河相望,其实肉眼谁也看不见谁,因为拉普拉塔河的入海口很宽,大约100多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50来公里。我曾在阳光明媚的日子站在河边极目远眺,但脖子都伸麻木了,也没看见乌拉圭什么样。 
拉普拉塔河
 按人口来说,90年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要说在南美,就是在全球也能算上是大城市了。说来都难以置信,90年代中期,阿根廷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大约1300多万,都生活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城区加郊区)。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这里气候温暖,终年无雪,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四季温差不大。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过了秋冬两季,感觉气候非常宜人。   
国民议会大厦,摄于1995年

玫瑰宫-总统府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规划不错,主街道很宽,到处是街心公园、广场,纪念碑,塑像等等,很有一个古老城市的味道。和北美的城市不一样,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处都弥漫着欧洲的气息,城市的建筑基本上是欧洲各国的风格,老式建筑很多,保护的也很好。出于偷懒,我把网上搜到的一段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的简介转贴在这里,这样可以省我不少事儿。
五月广场,摄于1995年
 “布宜诺斯艾利斯有5个主要繁华区。1区以五月广场为中心,是政治和商业区。五月大街起于五月广场,止于西端的议会大厦广场。坐落在五月工场的总统府,建筑 呈粉红色,庄重美观,通称“玫瑰宫”,是阿根廷建筑师普利迪阿诺?普埃伦东1856年的杰作。玫瑰宫前方是庄重的大教堂,修建于1723年,内有民族英雄 圣马丁的墓。五月广场的中心屹立着一座金字塔型的纪念碑,塔顶上有自由女神塑像。这是为纪念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月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五月革命而修建 的。玫瑰宫对面的原市参议会是一座西班牙式的白色建筑,现为五月革命历史博物馆。五月大街的另一端是全国议会大厦,墙面的浮雕十分动人。与五月大街平行的 有号称世界最长的里瓦达维亚大街。这一区内还有耸立着许多现代人的高楼大厦。世界著名的科隆剧院也位于这一地区,它被称为世界三大剧院之一,建于1908年。剧院建筑富丽堂皇,具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只演出歌剧和芭蕾舞剧。它不仅是一座有3600个座位的歌舞剧院,同时还是一所艺术学院,设 有音乐、芭蕾舞、交响乐等艺术小组。剧院由市政府直接领导,设布总统和市长的包厢。称为圣特尔莫区的2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发源地和最早的港口。它反映了 建城以来各个时期发展的特征,被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区内的纪念碑、教堂、雕塑、广场,甚至是一些餐馆和民舍都充满着神奇色彩,吸引着无数的旅游参观者。 宁静的3区离拉普拉塔河很近。这里建有许多博物馆,还有被称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殖民时期建筑之精华的罗马大教堂。4区位于城南海滨,是意大利移民的集居地。这里保留着不少传统习惯。风光秀丽的5区又称为帕莱莫区。这里花草繁茂,湖水如镜,街道宽阔。尤其是玫瑰公园,在春天来时各种玫瑰竞相开放,色彩斑斓。区 内的街心公园,建有许多著名的雕塑以及民族英雄纪念碑和解放共和国纪念碑。区内还有动物园、植物园。植物园占地7.8万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
博卡街区

城市一景,摄于1995年
 按照这段引文的描述,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期间,应该是住在2区和3区之间,因为我住的地方离河边不太远,步行大概40分钟的样子。我经常在拉普拉塔河边独自一人消磨一个又一个的黄昏。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四个多月中,我多次去1、2、3、4、5各区,上面转载中提到的这些地方都去过很多次。那时没有数码相机,照相还是用胶卷。我大概一共照了八九个24张的彩色胶卷。可惜回加拿大后几次搬家,相片不知让我放到什么地方了。关于这个城市还有几点值得一提。
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摄于1995年 一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一个纪念马岛战争的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是一座不高的平墙,上面刻着阵亡军人的姓名。平时总有两名军人站岗。在我印象里,阿根廷一般老百姓对这场战争好像无所谓,除了开打时激动了一下,等失败后很快就平息了,也没觉得这是多么丢脸的事情。我想可能时由于战争是在南端海岛上打的,对阿根廷本土没有什么影响的缘故。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研究所四个月从没听到教授学生谈论马岛主权,没有看到过任何关于马岛主权的宣传品。不过我对这些牺牲的战士还是非常尊重的,因为毕竟他们是为了国家的主权而战死。

雷克莱塔公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内的古老墓地。在北美,南美,欧洲的大城市中都有墓地。因为早年的城市很小,墓地也是建在城外。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慢慢就把这些墓地扩进来了。西方人对墓地的看法和中国人不一样,不认为墓地是什么不吉利或恐怖的地方,他们认为这是古迹,甚至是城市的旅游景点。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区内有好几个大墓地,里面埋葬的都是早年殖民统治者,国家独立中的英雄,或以后的大人物,艺术家等,所以每个墓都建得非常豪华。墓地里到处是巨大的石基,高大的墓碑,精美的雕刻和塑像。进了墓地就好像是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些墓地无论从气势,豪华程度,还是占地面积,都是北美城市墓地根本不能相比的。这里可能有一个宗教上的原因。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信奉的是天主教,而在英国和北美基督教占多数。我刚到加拿大时问过我的一个同学,他告诉我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主要区别是天主教不仅信奉上帝和耶稣也信奉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在所有天主教堂都有玛丽亚的塑像,有耶稣诞生的马厩等等;而基督教只信奉上帝和耶稣。我不信任何宗教,对此也不关心,所以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不过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差别是非常大的,天主教的教堂都是用巨大石料盖成,建筑高大,气势雄伟,内部非常庄严肃穆,大量的彩色玻璃窗,以及各种塑像等等,而基督教的教堂就是很随便的一个小房子。此外,天主教的教规也多,例如每个教徒必须把自己收入的15-20%上缴教会,而基督教没有这个规定,捐不捐钱,捐多少都凭个人自愿。正是因为阿根廷主要是欧洲大陆移民,天主教的影响更大,所以墓地也延续了欧洲大陆墓地的风格。

最后值得一提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臭狗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很美丽的城市,可惜满城的臭狗屎大扫游人兴致。布宜诺斯艾利斯养狗的家庭很多,因此也产生了一个专门给别人遛狗的职业。每天下午,我都会在大街小巷看到这些遛狗人。他们每只手抓七,八根狗链,两手牵着十几只大大小小的狗在街上走。这些狗到处拉屎,却没有人负责打扫。除了城市中心地区,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居民区,满街臭狗屎成了普遍现象。我刚去时不防备,好几次踏上臭地雷,气得要死。最惨的一次是我赶地铁,踩了地雷自己却不知道。上了地铁后,不知为什么人人都躲我。后来有人指给我看,我才发现一只皮鞋前后都是黄的,裤角也蹭上了,当时让我臊得简直无地自容。记得我97年秋天参加阿根廷大使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举行的招待酒会,我在闲聊时还向大使提起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遭遇,他听了哈哈大笑,告诉我他也踩过狗屎地雷。十几年过去了,不知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否还是满街臭狗屎。
敬请关注下期更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日子(3)烤牛肉与煮鸡翅

作者简介
浪迹天涯  男  原内蒙兵团一师六团五连69届北京知青。1978年考入人大,87年赴加拿大读书,后在加拿大从事高校教育,获经济学终身教授一职。

阿根廷的首都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