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电影《辛德勒名单》时长近三个小时,分两次看完。
辛德勒是一名纳粹党员,他是一个商人,一个工厂厂长。开始生产战争中士兵用的生活用品,如唐瓷洗脸盆,后来生产武器。他的厂里生产的武器没有一件可用。
他的工人都是犹太人,他以自己需要技术工人为理由,庇护着一批犹太人,使他们免于被杀戮。那时,随便一个借口、甚至不用任何借口,都会有犹太人送命。对于那些变成了战争机器的纳粹分子来说,杀人如同游戏一样让他们轻松快意。在一次大规模屠杀之前,他列出自己的工厂需要的工人的名单,就是那份著名的辛德勒名单,申请让这批人留命工作。
打印辛德勒名单的打字机,在辛德勒内心苦思着营救的可能性、自己被连累的风险、一个个生命的份量、作为人的良知等方面的苦苦纠缠中敲打着,页面加长又加长,名单上的名字越来越多,他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救了近一千二百人的性命。这一千多人的命,是他拿自己的财产给有生杀予夺权力的人交换的。
辛德勒在救助犹太人时,有风险、有付出,也有害怕与规避,但他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当他作为战败国的纳粹党员,准备撤退逃亡时,被他营救的人们来给他送行。眼看着战争过去了,有这么多人因自己而活下来了,他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反而自责,如果自己的生活不那么奢侈,自己不那样挥霍,还可以救更多的人。自责当初为什么要留下车,车还可以换取十条人命;为什么要留下手表,那也可以救两条命,并为自己没有那样做而痛哭失声。
他救人的时候,战争能持续多久?所救的人又能保护多久?都是未知数。如果战争结束遥遥无期,他必须保护自己、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庇护到一些人。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知道战争就要结束,他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救人的。辛德勒却没有这样宽慰自己,在战争结束时也没有邀功请赏,反而是深深的自责,对那些在战争中遭到荼毒的生命饱含歉意。尽管应该歉疚的人不是他。
在战争中,有的人变成了杀人狂,视人命如草芥。也有人心怀善念,不恤在政治上冒着风险、在经济上倾家荡产救人的性命。他们对于权力有绝然不同的理解。前者认为,能任性地生杀予夺才是权力。后者认为能任性地生杀予夺、但不去做,而是选择饶恕,那才是真正的权力。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权力不是你能选择做什么,而是你能选择不做什么。不同的价值观,让他们在战争中做出不同的选择。
战争中那些朝不保夕的犹太人,东躲西藏的孩子,真让人纠心。电影里有很多动人的细节让人不忍回想。看这场电影深深地感受到:战争不只是砍向受害者的屠刀,也是刺伤害人者的利器,前者失去的是生命,后者失去的是人性。一个人丧失了人性,虽生犹死。

辛德勒带着工人们的说明信离开了,万一他被捕了,信上有所有工人的签名证明他是无辜的。只愿好人一生平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