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谁的骄纵,惯出了"穷娇宝"?

▲点击小程序购买安仁特产
谁的骄纵,惯出了“穷娇宝”?
文/贺同祥
每年暑假,都有大量的学生到公司打暑假工,亲戚朋友也有不少委托我介绍他们的小孩进厂。我一向主张学生要多体验生活,要多学习书本之外的学问和生存技能,因此,我一向比较乐意帮这样的忙!
通过这几年与这些90后,00后的接触观察和比较,我惊讶地发现一个规律: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普遍要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更能吃苦,更懂礼,也更自律!这不是绝对的结果,只是对比,发生机率上,穷人的孩子更显骄纵,我雅称这类孩子叫“穷娇宝”,其主要特征就是:穷,娇气,当自己是宝!
以身边的真实事件为例。三哥经济条件一直不好,两夫妻在公司打工,每月工资加在一起没超过九千元,既要负担两个小孩的学习生活费用,又要支付每月的租房和日常开支,还要应付每年层出不断的人情开销,累死累活每年根本剩不下几个铜板。按道理,在这样的条件下,小孩应该更懂得父母的艰辛,在学习上会更刻苦,在生活上更节省。然否,侄子读初中,成绩倒数,上课几乎在梦游中度过,成为被老师劝退的对象。为了不让其过早地变成迷途的羔羊,三嫂不得不辞掉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监督他学习。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侄女去年上的大学,因高考成绩不好,只上了个三本,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得要三四万。如果真正懂事的话,会想方设法去减轻父母的负担,至少会在暑假的时候积极赚点生活费。又然否,放暑假了,好说歹说才劝进工厂打暑假工,不料只上了一天,说被拉长骂了,就再也不愿上班,还嫌弃地说“工作这么辛苦,才三四千元工资,不值得!”,充分体现出一身娇贵的小姐脾气,属典型的“眼高手低”病!不知她有没有想过,不是她的父母辛辛苦苦熬出来的这点工资,她能快乐无忧地生活?她能无所负担地躲在象牙塔中过着自在的求知学涯?
这样的事例不少,如果说侄子侄女这样的“穷娇宝”年纪还小,不懂得生活的艰苦,尚情有可原。那么从每年到公司开启工作生涯的毕业小年轻们身上,我读到了一种艰苦精神的崩溃之势,他们很多也都显现出“穷娇宝”的主要特征。这些小年轻们,进公司工作,第一时间提问的不是薪资,不是工作内容,而是宿舍有没有WIFI,可不可以上网;其次是车间和宿舍有无空调;最后才会问加班和食堂伙食情况。三问之后,即使没有得到满意答案还能留下来的,基本可以肯定,他们身上还留有一点祖宗留下来的勤劳本色。而那些一问没有WIFI不可以上网且掉头就走的年轻人,从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以及填写的基本信息当中可以判定出这些人的出身并非全部都是非富即贵的那类,很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有的穿着或脱线或起球的旧衣,有些明显一脸营养不良的菜色。我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毫不犹豫拒绝一份每月四千以上且并不算辛苦的工作的勇气?家庭条件吗?个人能力吗?然否!他们的父母有的在农村种田种地,有的在工地上做苦力,有的就在工厂里上班;而他们大部分是普通专科院校,职校,或高中毕业,在我以前固有的认知里,这样的资历和条件,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算阿弥陀佛了!
反观本地的一些小孩,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不错。但每到暑假都会成群约好到我们公司打暑假工,用打工挣到的钱买自己想要的礼物,或者约同学和朋友去旅游。在工作中,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挑三拣四,反而当作体验,心态都比较阳光。他们觉得,自己挣钱自己花,更快乐;他们觉得,能不事事向父母伸手,腰板要挺得更直!
从什么时候开始,穷人的脊骨开始弯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穷人不穷志”变得这么无力难言?从什么时候开始,穷人的脾气变得这么傲娇了?谁给的骄纵?
不说旧社会的苦,也不提战争时期的难。就说同样出身农村的我们,短短几十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但随之吃苦耐劳的精神本色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种精神上的崩溃危机,越来越使人觉得恐慌,我们必须得引起重视和改变了?
相信前不久浙江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的新闻大家都有关注。心思歹毒的司机凶手钟某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赚钱,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钟某在这个缺失父母陪伴的家庭中,逐渐养成了骄纵任性,自私霸道的性格,成了典型的“穷娇宝”。他不愿上学,崇尚自由散漫,抽烟喝酒打群架;他不愿上班,K歌泡妞打牌赌博,穿名牌耍酷装老大。没钱就找父母要,欠了几十万赌债让父母还,想做生意了就叫父母投资。他的父母因为没有陪伴而心怀愧疚,所以想法设法在物质上满足他的各种需求,长期如此,才养成了他扭曲的价值观:只要想的,就要不择手段地得到!最终,他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造成这种结局,到底是谁骄纵的结果?
再来回顾一下孙俪资助贫困学生向海清的事件。孙俪在向海清高中时期就开始资助他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向海清考上上海的大学之后依然没有停止每月的资助。可是,这个当年的贫困学生已经吃不得以前的苦了,生活费不够了不懂得如何自救,不懂得靠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困难,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捐助他的人去讨要更多的钱,这样的行为与乞丐有什么分别?当孙俪停止向他捐助的时候,他并没有心怀感恩,而是愤而向媒体举报捐助者的各种不是,这种行为又与“喂不饱的狼”和“咬向农夫的蛇”有什么分别?这种受人恩惠不懂感恩反而怒怼的“穷娇宝”,不只向海清一个。那么,到底是谁的骄纵喂养了一批狼,谁在无形中培养了一窝毒蛇?
被骄纵的可不只是孩子们,而是到处都有这样被骄纵了的人。就拿今年春节湛江富豪捐2亿建258套别墅无偿赠送村民,却难以分下去一事来说。有如此老板善意捐助来回报家乡,本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热情对待,而是激发了许多人内心更多的欲望!有的村民以子女已经结婚或即将结婚,希望多分一两套房;户口早已外迁的原村民,也希望能回村分房;更有人要求,如果拆他们的旧房建二期工程,除了计划中的分房,还得另加赔偿。瞧瞧,多骄纵的人呀!得了便宜还希望从人家身上多吸点血,以喂饱自己难以填平的欲壑。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应该就是指这种现象吧?
捐助者最后的喊话很给力:培育后代比拿房重要!如果你的后代是“穷娇宝”,你拿再多别墅又有什么用?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每天给路边的乞丐5块钱,一年后变成了2块钱,乞丐问为什么,那人说结婚了需要养家,乞丐听后跳了起来: 凭什么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这样的冷笑话其实并不好笑,现在中,类似这样的乞丐,类似这样的“穷娇宝”有很多很多!
前段时间,一篇署名为“某贫困县小学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网络上热传。文中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中心思想“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贫困户”。很奇葩的理想吧!但文中的描述确实揭露了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扶贫现象!自己之所以把“当一个贫困户”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是因为它能够获得“比科学家、军人还好的待遇”——
“当上了贫困户,整天什么事也不用干。政府安排修房子,种地,收粮食,有时还送钱,送衣服。”
“领居家被评上了贫困户,政府又派人送物资了,还给他们修房子,大伯家评上贫困户,大伯晚上打猎,白天在家睡觉,政府帮他们修房子,还找人帮他们种庄稼……”
“听大人们说当贫困户还有好多好处,无论干什么,政府都给他们补助钱。”
……
尽管不能确定这篇作文是否真的出自贫困县小学生之口,但它确实折射出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有些地区确实存在着这么一些懒汉,他们依赖政府的扶贫政策度日。一边伸手领来补助,一边在外吃喝玩乐、打牌、赌博、睡大觉,靠着补贴混日子,从来没想过要主动脱贫致富。这么傲娇的贫困户,有不少人想当吧?于是,有一些本身并不贫困的人家,为了占政策的便宜,赚政府的好处,托关系拜码头,千方百计让自己变成了贫困户。此刻的贫困户,不再是贬义的名词,而是朝中有官的关系户,这样的讽刺结果,是被谁骄纵出来的?
都说骄纵是有钱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上层人士专属特点,那是因为别人有骄纵的资本。别人有钱能使鬼推磨;别人有靠山罩着,不怕天塌下来;别人有人倾心铺路,不怕前路坎坷!可有些无权无势的贫困阶层,被定义为弱势群体的人们,为什么也会变得如此骄纵,成了特殊的“穷娇宝”呢?
我细细思来,由小及大,不外乎以下几点(不同意见者可于文末纷纷留言):
一,父母给的骄纵!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离,严重影响了孩子们从小建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事情的想法,对工作的态度,对婚姻的处理,都属于三观范畴。不同的成长经历,三观是不一样的。富裕的家庭对精神需求会很大,但是相对贫穷的人,对物质的需求会比较大,甚至有可能会觉得精神享受是浪费。因此,越贫穷的家庭越缺乏对孩子“德”方面的教育。特别对有些苦了半辈子或多半辈子的父母和长辈来说,为了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为了给孩子创造出所谓最大的幸福,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让孩子吃一点苦,让孩子泡在自制的蜜罐里,呵护着,溺爱着,使他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蚊子盯不着。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的孩子也一定要有,即使不能同等,也要比个差不多!
这样被骄纵出来的孩子,自然会养出各种各样的毛病:独立及动手能力差,习惯依赖别人,社交能力趋近于零;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被人批评与反驳,只会索取与苛求,不懂施与和行善;好高骛远,总妄想不劳而获,巴不得每天有馅饼掉下来,尤其幻想一夜暴富的事情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占有欲强且冲动易暴,会想方设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就会不顾一切去毁掉!
这样的孩子往往成不了家庭的希望,而是一个家庭的负担。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了也不懂得孝敬父母,结婚了也不会懂得如何经营一个家,有了孩子也不会懂得如何去教育和引导,说到底,这样的人没有责任没有底线,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挽救,要么成为祸害,要么成为包袱!
二,教育给的骄纵!
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贫困地区的应试教育过于机械死板,素质教育依旧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
相对于一二线发达城市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内地很多偏远贫苦的山区教育条件和环境差得不是一点点,而是有着天渊之别!当发达城市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绘画,武术,舞蹈和弹钢琴的时候,贫困地区的小孩还在玩泥巴;当发达城市的小孩在学校接受全面的义务教育的同时,还为各种培训和训练不断奔波的时候,贫困地区的孩子还在为到什么地方上学,能不能好好上学而忧心忡忡:乡村学校没有教师没有课桌没有课本,镇上或更远的学校又远又贵,义务教育成了一纸空文;当发达地区的小孩不断出国交流,不断参加各种夏令营提高素质与能力的时候,贫困地区的孩子已经面临无法上学,考虑如何谋生的问题了。这种对比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穷孩子与富孩子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不论是知识层面,精神需求,还是人生阅历方面,一个穷孩子根本无法与富裕家庭出来的孩子相比较,当然,除了穷孩子里面的天才!这种对比上的绝望,让越贫穷的孩子和家长越无法相信求学可以改变命运,他们开始厌学,开是自动放弃求学的机会!即使有些幸运的穷孩子能够上到大学,除非特别才智出众的,他们即使花几倍的努力也无法得到富孩子那样的工作机会和待遇。
当教育和知识无法改变他们自身的命运,他们的人生就少了许多精神层面的追求。有的人会心甘情愿地选择靠自身的勤劳来获得物质上的富足,有的人并不甘心吃苦,也吃不起苦,于是靠啃老或啃政府来过日子!随着政府政策的利好,以及父母积蓄的增多,许多穷孩子把这种无尊严的生活当作了享受。被鄙视得久了,他们也不在乎尊严的得失了,他们的信念只剩下:能苟活即安好!
再说教育本身,很多教师是带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学生的。真正能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贫富论地位的,少之又少;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不以成绩论好坏的,少之又少;真正能关心学生心里健康,能积极开导学生向阳而生的,少之又少。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存在误区,从小只鼓励学生要成为高大上的科学家、企业家、教授、老板,要当大官,要做高富帅或者白富美。潜教育我们的学生,农民、农民工、清洁工、拉线工人等人群都是低等的,是被人看不起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耻于成为这类人,更因此不屑于这类低等的工作。抱着“宁饿死,不低眉”的骄纵姿态混迹于世!
三, 权利给的骄纵
这一点,主要针对的是处于贫困线上,需要国家帮扶的贫困者。
国家扶贫政策本是利于国民团结与发展的好政策,可有时到了实施的时候却完全变了味。权利是柄利刃,用得对就是手术刀,用得不对就是凶器!
先从扶贫方式来说。单个贫困的家庭有千千万万,但贫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因为疾病,有的因为灾难,有的因为生意失利,有的因为赌场失意,有的因为没有出路而贫穷,有的因为懒惰而贫穷。因此,我们的扶贫方式就不应该只是发点钱,送点粮油就算是扶了贫的。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家庭问题,有病的治病,有伤的扶伤,有灾难的申请补助,有能力的提供机会,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烂泥,屡教不改的,建议让其自生自灭!扶贫不是养贫,是要教导他们从贫穷的路上解脱出来,而不是把他们圈养在固定的地方,喂饱喝足!若此,国家的负担只会越来越重,被扶对象的胃口也只会越喂越大,最后只会成为一群狼或一窝毒蛇!这样的扶贫,不叫扶贫,而叫骄纵贫困!
针对地区的扶贫,国家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各种扶贫项目动辄拨款百万千万的,但是否有起到真正的效果,钱是否真正用到了刀刃上?这些都是政府应该统计与跟踪的,我是局外人,无法查证!冷眼旁观几年,耳听了很多扶贫攻坚的新闻,耳听了国家花了多少巨资让某某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却只见:贫困潦倒者依然潦倒贫困,富起来的还是那么几个人;老实本分者还在老实本分地活着,擅于投机取巧花言巧语假公济私者早已肥了腰包壮了腰身;农村整体越来越荒凉,而农村里的发生的事却越来越荒唐:农民不种田,多数已进城;农村没了地,越过越牛气;农村一套房,城里一套房,公租一套房,年年还领扶贫粮;扶贫项,做个样,领到专款,分完就算;村干村干,啥事不干,干个几年,宝马洋房,拉帮结派,形同大款。
有了国家好政策,我们的农民宝宝们也越来越显娇气:不用种田,天天有闲;不用下地,天天游戏;零钱没了,父母给;粮食没了,政府给;只要会哭穷,日子过得从容;只要会抱腿,天旱有人送水;坐吃不怕山空,饿死有人担责;做什么梦都觉得美,干什么事都觉得累;凡事总称老大,惹祸不怕罪大;看似威风冷酷狠辣,屁股还得父母来擦!
不做事也可以好好活着,努力做事也比不上好吃懒做的人活得好,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缺少公平的竞争和比试,必然会滋生懒散和腐败!因此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傲娇的人就自然多了。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久了,就不再是小事!防微杜渐,这就是所谓的“渐”!
运用好手中权利,使国家的利好政策真正起到安定团结的作用,是我们的父母官应该要做的!
“穷娇宝”看得多了,恨其不争怒其不立的感觉也就淡了!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如今,有很多这样的鸟,我们也就习惯了:这世道就这个鸟样!
作为为人父者,作为农民,作为穷过来苦过来的一枚中年大叔,遇到痛心之事,总喜欢作捶胸疾呼之态,高呼呐喊几声,其迂腐之姿,并不讨喜!但任何朝代,都需要正义疾呼的声音!我愿意偶尔为之!
首先,儿女之过,父母之错,这是不变的道理。“穷娇宝”之所以在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下养成一身“眼高手低”的傲娇之气,做父母的,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是个大而精深的话,我只略提几点浅见:
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你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这个做不了那个做不了,什么都替他做好。长久下去,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最终结果,他可能真的什么也做不了!我们不能养活孩子一辈子,那么就要学会放手,让他独立,不要娇惯!“众星捧月”捧出来的只会是“奶宝”或者“娇宝”!
2、陪伴并了解孩子,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前提条件。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并不断加以培养和引导;了解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积极面对,鼓励并逐渐改正;从孩子的行为动作读懂孩子的内心,知道他的喜悦、忧虑、恐惧以及不甘等情绪。要做到这些,没有长久的陪伴是做不到的。做不到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叛逆、暴躁、懦弱、自卑的特点。
3、包办一切不是真爱。孩子有孩子的路,孩子有孩子的喜好,如果真爱,就尊重孩子,让他从小学会自己克服困难,让他自己学会与人交往,让他自己策划一次旅游,让他尝试去做些小生意等等。溺爱是害,真爱就是让他在风雨中自然生长!
4、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也不是父母完成梦想的工具。很多父母吃了很多苦,就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以为那样就是给他幸福。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千方百计转嫁到孩子身上,若有偏离,便以父母的身份胁迫对方服从。这样的父母从根本意识上就是错误的。孩子与我们是对等,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式,他有自己的三观,作为父母,只可引导,不可强迫!
其次, 师者“德”为先。此处有两层意思,一者强调老师自身的品德。品德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比学识更重要。正直诚恳,严谨细致,谦虚平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会温文尔雅或蕙质兰心、彬彬有礼或落落大方;再者是强调品德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三观不正,越有能力者,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培养学生的“德”,就得多了解学生,而不只是以成绩论好坏。加强学生的“心里辅导”,在学生面对人生困惑或者忧虑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如何积极乐观地面对挑战比多解几个方程式要有用得多!针对穷困的学生,更要积极鼓励他们坚强乐观,给他们更多关爱和体贴。
最后,对于那些成年的“穷娇宝”,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只要不是身体残缺或疾病。最好的帮扶方式不是给钱给物,而是给他们一条路,一条自力更生、创业自救的路。“授人以鱼”是“输血”式的治贫,“授人以渔”是“换髓”式的治贫,那种效果好,医者知,病者亦知。那种依靠国家不断输血而活得怡然自得的“穷娇宝”,还是趁早让他自生自灭吧,反正,一个缺乏自身抵抗力的病人迟早得死,为什么还要长久地拖累他人?!而对于那些没病装病的人,妄图寄生的蛀虫,来一瓶强有力的“灭虫威”最恰当,该喷的时候,绝不能手软!
再喊两声,“穷娇宝”们,记住两句话,我不说第二遍!
“人穷志坚,不死总会翻身!”
“人穷志穷,到死只能认怂!”
如何做,自己选择!
(作者简介:贺同祥,笔名:骑马的骆驼。湖南安仁人,现于东莞万江工作。已于《中国诗选刊》《诗视界》《黄袍》《安仁在线》《岭南文学》《作家世界》《长江诗歌》《当代汉诗》《当代诗词鉴赏》《诗歌在线》《阡陌文苑》《诗海听涛文苑》《唯美微型诗社》等公众平台及中国散文网发表诗歌散文五百余篇(首),曾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2017年中国诗歌会年度诗歌金奖,2017年度中国诗歌会作家与诗人奖金奖,新诗百年峰会(湖南)金奖,2017年度网络时代十大先锋诗人称号,2017年度旅行作家诗人称号,第二届中国诗歌展金奖,首届中国乡土田园诗人奖金奖,第二届中国山水诗大赛银奖等。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特约编审和创作员,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梧桐雨现代诗社特约编委。《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作品多次在头条,易网,百度,凤凰新闻等平台展播。)
▍文|安仁在线 漩涡
▍安仁在线整理发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