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协会 | 我们身边的书法家一一郭永刚:用笔墨书写时代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为了集中宣传展示大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更好地推介会员及其作品,培育新人,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大理,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建设和谐文明新大理做出贡献。苍洱文苑君专门开设了“协会动态”这一栏目,陆续推出大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书法作品,欢迎大家关注!今天推出的是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郭永刚的书法作品。
郭永刚,男,汉族,1981年生,祖籍河南,现定居大理。长期从事策划设计及书法培训,工作之余,勤耕砚田,临池不辍。现为大理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大理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郭永刚爱好书法,工作之余就老老实实写字,从来不以书法家自居。品读他的作品,能够把书法写得如此气质、内涵,实在不简单。郭永刚重视汲取古典主义艺术精华,立足传统,坚守内心,崇古尚意,不跟风,不炫技,不搞怪,显示出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与兼包并蓄的人文精神。
▲《杨政业先生诗赠白云寺》(138×34cm)▲《宠辱去留联》(90×9cm)
▲《归去来兮辞》(27×27cm)
▲《节录徐霞客游记》(180×97cm)
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云:“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郭永刚的书法艺术肯定受到其生活、工作的各个地方水土滋养,但我认为他的书法艺术还是源于自身超凡出众的天赋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毕竟艺术专属于天才,没有异禀的天赋绝对是万万不行的。郭永刚笔法精湛,炼形、气以“二王”及魏晋以前的诸家,兼习宋、元风格。他的行书学右军之逸而笔力清健,写大令之雄而骨质秀雅,厚朴而意韵洒脱,故其书用笔锋芒内敛而神态焕然。折笔处承转爽利,纤细点画亦可见雄劲骨力。逸笔草草,神完气足,风雅自生于字里行间。仔细读来,其书妙在秀润而通透,温和而精神。其书秀润处如苍洱雨后初晴,山色空濛而明月浸透湖水也;其书温和处如鸿儒满座,谈笑风生时而惠风和畅花气熏人也。此乃自然妙造,不事雕琢而颜色自生的丽人之姿,沐浴阳光而风度翩翩的才子之态。
▲《杨慧基先生题画诗一首》(138×34cm)▲《节临书谱》(180×45cm)▲《柳永望海潮词一首》(180×40cm)郭永刚的楷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魏碑与唐楷的融合。但细品之,却是魏晋韵致、唐宋法度,兼具元明意趣。其特点为结体宽扁,中宫疏朗。点画劲健有力,舒朗大方。一点一画,皆有出处。行笔轻松劲健,研美端庄,静中有动,刚柔相济,清新流畅,洋溢着时代气息。
▲《欧阳修秋声赋》(180×47cm)▲《兰亭集序》(180×25cm)极能表现书家性情的当数行草书,这种书体的自由发挥空间很大。古人有过这样的描述:“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髙,虽妙筭不能量其力。”郭永刚的书法创作也是以行草书为主。要说艺术本质上的重中之重,其实就是让人产生这种“万殊一相”的感觉,即“幻觉”。贡布里希的《艺术与幻觉》讲到,不能产生除画作本身再现事物意象的作品并非是成功的作品。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说,艺术作品是作者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情感符号。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认为,西方绘画作品带给人的幻觉是通过二维平面去展现三维空间。可以看出,西方对于艺术的考察不仅在于物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于审美感受的层面,这也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根源之一。黄庭坚《论书》云:“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道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与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几乎一样。
▲《世说新语一则》(42×42cm)▲《陶渊明饮酒》(55×50cm)
▲《论草书一章》(240×150cm)
▲《李商隐无题》(69×69cm)▲《积雨辋川庄作》(69×69cm)▲《陆游诗一首》(60×28cm)▲《纳兰性德词一首》(60×28cm)▲《温庭筠诗一首》(60×28cm)昔日欧阳文忠公学书,自信“不计工拙”而有“为物所乐之心”,深得宋胜流推崇,此乃艺之高致也。不为名利所囿,故能视笔砚为渊薮,展缣素为天地。心意寄之,性情由之。自足自适,物尽在我。郭永刚志于道,游于艺,真诚而为,用笔墨书写时代,用热情拥抱未来。我相信,在今后的征程里,他会以持续不断的努力,上下求索,更上层楼!
▲《兰亭序》(138×17.5cm×4条)
▲《李商隐诗三首》(180×100cm)
▲《临集王圣教序》(320×100cm)
END书法:郭永刚
文:管布坤
长期接受投稿,投稿邮箱:
dlswl2312406@163.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