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我常常想起程浩,那个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202篇文章
很喜欢的一首歌。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虽然人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个坚强的人,但其实很多时候,凡人的内心是不堪一击的,人是一种很容易就自我放弃的物种。
前几天和亲朋一道,去医院看望一位远房亲戚。人还很年轻,不到50岁,但很不幸,罹患肺癌,好在只是中期。
去的时候就很不巧,我们进门时他正在和照顾自己的家属耍脾气。一地的狼藉,混杂着饭菜和油渍,看样子,显然是病人刚刚将午饭摔在了地上。他坐在病床上兀自咒骂,词汇粗鄙肮脏,不堪入耳,却也不知道在骂谁。
病人的妻子正拿着一把拖布要打扫,他母亲呢,正蹲在地上,将他刚刚扔掉的饭菜小心翼翼地往饭盒里拨。看见我们进来,他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尴尬地笑了笑,又为了缓解自己的窘迫,站起来自顾自地念叨:这些还没沾地,还能吃,不碍事,不碍事的。
都是普通人家,遭遇这样的重疾,想必家里的积蓄很快就会被掏空,没有人会觉得这位母亲的行为可鄙,毕竟此时,一分钱也是救命钱,大家只是觉得唏嘘。
病人的家属忙着招呼,但病人似乎脾气未消,看见我们却转身只留了一个后背。于是大家说着一些宽慰的话,也不过是些要有信心,一定能够痊愈的祝福。
但不知道我们其中哪一位的哪一句话惹恼了病人,他腾地一下坐了起来,把身上所有的管线,连同正在输液的针头一道都拔了出来,嘴里嚷着:治他妈什么治,我他妈不活了,不都盼着我死呢吗?我死了都轻松!你们这帮人来干嘛,看我成这德行了,高兴不?用不着你们在这里假惺惺地装菩萨……
我们挺尴尬的,但他的妻子和母亲显然更是尴尬。于是赶紧圆场,无非说病重心情不好,让大家不要见怪。但病人却不依不饶,耍起疯来,开始嚎啕大哭,用头撞墙。大家连忙拉着,好言劝慰。
他这么一闹,他的妻子也忍不住,开始小声哭泣。这似乎更加剧了病人的愤怒,他开始辱骂自己的妻子,大概意思就是,你别装腔作势地哭了,你肯定巴不得盼着我早死呢,早死了你好改嫁啊,没准现在我就戴好几顶绿帽子了。用词极为淫秽不堪,原句我都难以复述,因为实在是过于令人不耻。
这么一闹,护士也赶过来劝慰。说人家晚期患者都在积极配合治疗,你这还有治愈的希望,怎么就如此自暴自弃了呢?然后上前要将他刚刚拔掉的针头再接上。这时他又转头辱骂护士,把人家气走了。
然后,病人就开始像复读机一样,翻来覆去地抱怨自己命不好。“我都成这样了,活着还有什么劲啊!真不如嘎巴一下死了,多痛快。”
这一切都令原本拥挤的病房显得更加憋闷,大家也不知道再安慰些什么好,于是便匆匆告辞了。
回程的一路都很惆怅,大家又免不了聊到身边患癌的事例,聊到病人各自不同的反应和态度,不免又是一阵感叹。
我想,那位病人愤怒、大哭、谩骂和讥讽,当然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恐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面对恐惧,都会选择这般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何况,他还远不至绝症濒死的地步。
所以,我常常想起程浩,那个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二)
几年前参加一个野外生存的训练营,那时候贝爷正火(当然贝爷一直都很火),许多参加训练营的人,一心想着出营之后就来一场渺无人烟的探险。
培训结束的时候,当时的教练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他说我了解你们这些人跃跃欲试的心情,看你们带来的装备也知道你们早就开始准备了。但是,千万别以为自己看了两集《荒野求生》就可以一个人出去探险了,也千万别觉得学会了一些野外生存技巧就足以应付旷野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让人陷入崩溃的不是你的求生技巧,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他说:很多业余探险者的求生技能其实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自己绝望的内心上。那种孤独、无助和心如死灰的绝望,很容易让一个人随随便便就放弃自己。
是啊,有的时候,面对困境和痛苦,我们的内心比自己想象的要脆弱的多。真的,人在绝境中,非常容易放弃自己。
对于探险者,这种绝望在山川大河中;而对于更多的人而言,有时候生活本身,就已经令他们感到绝望了。
面对命运的凿击,很多人会选择自怨自艾,选择自我沉沦,选择顺着生活的索道一路下坠,在逆境下匍匐,于懦弱中颤栗,靠一日三餐支撑灵魂,凭讥讽谩骂对抗苦难。
我常常想,有些人将最恶毒的语言刺向自己最亲近的人,无非是希望获得一些可怜的存在感,在亲人的痛苦中,得到一些可怜的“我还有人在乎”的感觉罢了。
所以,我常常想起程浩,那个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三)
日子总在不经意间消逝的飞快,如今,程浩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四年了。
我常常想起他,他在知乎上的那个著名的回答,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从那则“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的知乎问答中,认识程浩的。
这个问题下面,有屌丝逆袭的例子,有自我奋进的事迹,也有苦涩无奈的自嘲,不过所有的回复者,在程浩的回答面前都黯然失色。
(程浩)
程浩回答的第一句话,颇令人不适,他说:以上回答全都弱爆了,还是看看我的吧!然后,他讲述了一个年仅20岁男孩面对困境,不屈的抗争。他写道:
我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5岁。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20岁的生日礼物。
在同龄人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已经去过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在同龄人还在玩跷跷板、跳皮筋的时候,我正在体验着价值百万的医疗仪器在我身上四处游走。我吃过猪都不吃的药,扎过带电流的针,练过神乎其神的气功,甚至还住过全是弃儿的孤儿院。那孤独的日子,身边全都是有智力障碍的儿童。最寂寞的时候,我只能在楼道里一个人唱歌……
20年间,我母亲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医生下给我的病危通知单。厚厚一沓纸,她用一根10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说这很有纪念意义。
小时候,我忍受着身体的痛苦;长大后,我体会过内心的煎熬。有时候,我也忍不住想问:为什么上帝要选择我来承受这一切呢?可是没有人能够给我一个回答。我只能说,不幸和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承担。
命运嘛,休论公道!
近些年,我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住院的名目也日益增多,什么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等。我曾经想过,将来把自己的全部器官,或捐献给更需要它的人,或用于医学研究。可是照目前来看,除了我的眼角膜和大脑之外,能够帮助正常人健康工作的器官,真的非常有限。
我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上过学,当然,遗憾的原因不是什么“自强不息”的狗屁理由,而是遗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朋友,认识漂亮姑娘,谈一场简单的恋爱。但是就像狂人尼采说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正是因为没有上学,我才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读书。让我自豪的是,我曾经保持过每天10万字的阅读量。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我觉得这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
我不是张海迪女士那样的励志典型,也不是史铁生老师那样的文学大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病人”。但是我想说,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四)
再读一遍程浩的这则回答,依然唏嘘。
想起他的文字,他的遭遇,他的乐观豁达和他短促而坎坷的一生,更是觉得,面对生活的重击,人与人的态度,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升腾起伏,真是境界有别。
在程浩的绝笔作《地狱在身后》一文中,他这样写道: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决不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这篇文章发表5天后,程浩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他20岁的那个夏天。
程浩去世之后,家人在他的电脑上发现了大量的写作手稿,其中包括两部已经写完的小说和一些提纲。甚至,还发现了一些求职信。在程浩电脑的一个文档中,人们发现了他给自己生命最后一年,制定的“年度计划”,这是一个令康健者都汗颜的计划:
他计划要阅读60本书,其中包括10本哲学著作和50本畅销书,并写下50篇读书笔记。他计划要写下50部短篇小说和1部长篇小说,除此之外,这一年他还计划学习新概念英语,阅读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主要著作等……
(病床上的程浩)
其实,世人所追求的所有成功,都指向“自由”二字,财务自由,精神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程浩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他配的上牛逼二字。
在我心里,所有牛逼人物的一个共性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
我相信在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写作中,程浩这个20岁的年轻人,在惨淡的生理状态下,在一张病床的方寸之间,他已然获得了某种精神层面的自由。我也坚信,在程浩的精神世界里,一样通往星辰大海,在程浩的脑海里,构建着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
所以,我常常想起程浩,那个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PS.我的第一本书,晒书抽奖活动依然在继续,规则详见《先战胜自己,再与这个世界和解》这篇文章(点击可阅读),感谢大家的支持,您可以选择长按上方二维码购买。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摩羯座·爱自由”努力奋斗不屈不挠小组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购买慧超的新书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