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饶宗颐总纂《潮州志》为何未见方言志——兼谈吴珏先生的潮语研究成就

饶宗颐教授在《<潮州志补编>序》中云:“诸君不辞辛劳,夙夜匪懈,誊录校勘,句栉字比,历时十六月,除方言志外,《潮州志》全帙遂臻于齐备。”(卷一,P.9,潮州海外联谊会,2011年10月版)
那么,为什么本来有方言志,却一而再,再而三未见出版呢?
让我们根据前辈们的回忆文字、文献资料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完全可以肯定: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本来是有《方言志》的。根据有三:
一、《潮州志》编修、出版计划中《方言志》赫然在列。民国38年(1949年)3月24日《潮州志》计划出版时,以潮州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总纂刘侯武、饶宗颐报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的《潮州志》样本中的总目定为沿革志等30门50册,方言志列第11门。
二、在《潮州志》中其他分志中谈及《方言志》。《潮州志·志末》记录在1947年5月《方言志》“已成稿”(详见下文)。《潮州志·艺文志·经部》写道:“外国教士所编潮音字汇尤众,就中以J. Steele之《潮正两音字集》The Swatow Syllabary with Mandarin Pronunciation为详备。附记于此,余详《方言志》。”
三、饶宗颐先生多次谈及《方言志》。饶公《<潮州志补编>序》中谈到2005年8月,潮州市地志办公室“寻得民族、山川、工业、风俗及戏剧音乐五部未刊志稿,复补足卷首、志末,合前已刊行之各分志,促成州志重刊,其规模格局,已近当年原拟之体制。…然则鄙意尤有未足者:古迹、金石、人物、宦绩、方言五部分志,曩尝随余浪迹天涯,期期伊谋求刊布为念,惜时不我逢,愿终难了。……2009年春理董旧物时,志稿竟骤现眼前!……除方言志外,《潮州志》全帙遂臻于齐备。”(卷一,P.8-9)
录音是从现场视频中析出,杂音较多。戴上耳机听才勉强能听清楚,从00.18-01.08涉及本题。(视频资料由李启彬提供,音频由林晴从视频中析出)
其次,《方言志》的作者肯定是吴珏。饶公曾亲口跟我说过,《方言志》的作者是吴珏先生。2011年4月23日,在潮州饶宗颐学术馆(颐园),饶宗颐先生对我说:“我要向你道歉,你的《方言志》,现在还没有交卷(发现),是吴珏做的。稿子是在的,(但)我的东西是乱的,从很多地方带回来,是从悉尼带回来的,一包一包的。现在正在请人给我整理。慢点时间…”(我说)“拿到了这个方言志就由我来整理。”(根据现场录音整理,饶公对我说“你的《方言志》”,是因为以前他就跟我说过,《方言志》书稿找出来,就由我整理。)
摄影:陈海鸿女士(孩子她娘)
既然确定有《方言志》,而且作者肯定是吴珏先生,那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吴珏先生其人及其潮语研究成就。
吴珏(1906-1959),字双玉,原籍潮阳县人,为粤东著名报人同盟会会员、汕头大岭东日报社社长吴子寿先生第四子。据蔡起贤先生《<潮州音类古源考>前言》(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回忆,吴珏先生:“抗战胜利后回汕头协助饶宗颐先生编修《潮州志》,任分纂(职官志等),并兼南华学院讲师,主音韵学教席。……双玉先生的著作除《潮州志》中《交通志》《实业志》,《兵防志》《职官志》等已刊行外,尚有《潮州工夫茶》一书,内容极为详悉,及为丘玉麟先生的《潮州民歌集》所作的《潮州方言名词注释》,都未及付印,存稿现已散失。……又《潮汕字典》全稿则被林中梅先生带往新加坡出版。林先生去世后,不知原稿是否存在。”
吴珏先生新婚照,摄于1946年,汕头。(吴游先生提供)
汕头民俗学家郭马风先生亦说:“吴老师是赵元任大师的门生,通晓英语、世界语,解放后又自修俄语,对语音声韵学造诣很高,著有《潮汕方言志》,编修《潮汕字典》。”(郭马风《喜见重刊<潮州志>—兼记我所认识的12位修志前贤》)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吴珏先生的潮州方言研究成果除了《方言志》之外,还有《潮汕字典》、《潮州方言名词注释》(为丘玉麟先生的《潮州民歌集》所作)等。惜乎,此几种著作均已失佚。经过我们的搜集,现在能拜读到的也只有若干篇论文,兹罗列如下: 1、《潮州音类古源考》,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
2、《国语运动中之潮音问题》,载《揭阳教育》1943年第1卷第1期,资料由吴游先生提供);
3、《论潮音变调》,载《大光报》方言周刊,1948年8月24日第4版;
4、《潮韵探原引言》,载《大光报》方言周刊,1947年12月30日第4版;
5、《旧志方言篇辨证》(二篇),分别载《岭东民国日报》方言旬刊,1947年9月15日、11月17日。
据蔡起贤先生《<潮州音类古源考>前言》回忆:他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去拜访原潮州志编委会委员、汕头图书馆退休干部温原(克中)时,温先生从家里藏书中检出书稿送给蔡先生的。文后附有“此书为吴君玉所撰,拜读后亟录副本。——止斋老人识”字样。由此可以知道《潮州音类古源考》另有正本在,而且应该有可能是已经交到《潮州志》总纂饶宗颐先生手里了。发表于《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的《潮州音类古源考》文后附有《饶宗颐致温丹铭先生书三札》,拜读起来,好像是对吴珏先生的《潮州音类古源考》做了审读,并向温丹铭先生汇报了审读意见。
饶先生的审读意见(致温丹铭先生书)实事求是,有赞有弹。在第一封信里,饶宗颐先生这样写道:“吴君潮音声纽论文,顷己奉到,粗读一遍,觉其中胜义纷披。……所补马、玉二母诚为得之。马即英语之b ,罗常培谓之眉母(厦门音系);玉即英语之 g,罗氏谓之语母。此二母皆自闽越传来,非潮音所独有。钱玄同、赵元任谓玉马为ㄍㄅ之浊音,诚为粗桷。吴谓玉为疑、见二纽之合,马为明、微之合是也。(5月17日,第一封)
吴珏先生的《潮州音类古源考》是一篇传统的汉语音韵学与现代的语音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对潮州话的声类(声母)进行分类研究的文章。此文分腭音(深腭与浅腭)、舌音、齿音、唇音、特殊声类、收音声类与闰声和结论七大部分。每一大类下面再详细分小类,或者对个别特殊的声母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旧学功底和新学修养颇深。关于此文的研究与评价,我将另撰论文详述,此处不赘。
《国语运动中之潮音问题》一文,则是响应当时的国语统一运动而作,他把潮汕地区的国语运动从五四运动到抗战开始,分为酝酿、萌芽、成长、全盛、停顿5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总结,认为国语的教学和普及,“应当注意到国音与方音之关系与演变。吾人将近四百年来中国古音学家研究之结果,以与潮州方音比证,已灼知潮音源流之古远。更从音理上求得潮音某韵之字,在国音常入某韵,潮音某声合某韵,在国音常化为某声的一般通则,因而可以审辨准确之音读。此即观其异同、求其会通之谓也。” 随后,他即分门别类指出潮人学习国语之常见错误,如“舌叶(知彻澄)各纽与舌齿(精清从)各纽不能分(即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齐齿与撮口各韵混淆、轻唇(非敷奉)各纽多不能发(不能发f-声母)”等。半个世纪之后,我们谈潮汕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也不过如此。
前辈之功,可钦可敬!惜如今知者不多矣!
《旧志方言篇辨证》(正、续二篇)分别发表于1947年9月和11月,是编写《方言志》要做的前期工作,对旧潮州志各种版本中有关方言的部分进行搜集、归类和分析,指出其不妥之处,并提出自己对潮州话语音特点之源流的看法。饶公对这篇稿子还专门写了《吴珏<旧志方言篇辨证>书后》一文,概括了吴文的主要内容,并赞扬云:“吴君此文,既检举出潮音之古音成分,又使诗经上用韵,得到充分之解释,其有裨其古音学至巨。”(载《大光报》方志周刊第61期,1948年)而《潮韵探原引言》则基本上是《潮州音类古源考》的开篇部分。《论潮音变调》一文,主要谈轻声问题(现在有的方言学者处理为后变调),基本上是按语法中的句法语境来分析的。可惜报纸篇幅较短,未能详尽。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吴珏先生关于潮州方言研究的成果,基本上都是语音方面的。未见有词汇、语法文章和《潮州志》中提及的“潮音著述”部分。这也就是说,我们至今未能见到吴珏《方言志》之全豹。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说《方言志》稿子的问题。按《方言志》的撰写体例,除了潮州方言的语音之外,还应该有词汇及其他部分的稿子。吴珏先生的侄子吴游在《汕头日报》(2018年1月21日“潮风版”)发表《吴珏与萧遥天》一文说:“《潮州志》原设有《方言志》一门,由伯父吴珏(双玉)先生负责编纂,初拟分目为:方言系统(声纽、韵类、声调)、方音探源、古语、俚语、外来语,共五目;后来成稿之分目定为:潮音著述、潮音现象、潮音成分、潮音探源,附方言地图。四伯父1958年在金山中学任教时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伯父的冤案得以复查改正,但是他一手编纂的《方言志》因手稿失落,至今未能面世。”查证了1947年5月22日修志会所列进度表格,确实如此:“方言:分潮音著述、潮音现象、潮音成分、潮音探源,附方言地图(已成稿)。”由此也可知《潮州音类古源考》只是论文(或者是“潮音探原”部分),而非书稿的全部。饶公致温丹铭先生书,也只称“吴君潮音声纽论文”,未见有诸如“吴君方言志稿”之类的文字。这也是2005年《潮州音类古源考》没有被编辑为《方言志》收录进《潮州志》的主要原因。(见黄继澍《潮州志概貌与缺门原因》,载《潮州日报》2012年4月12日)
行文至此,仍然存在的疑问是:1947年5月就“已成稿”的《方言志》书稿,究竟是留在吴珏先生家里,后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反右运动中失落,不知去向”(罗道证先生文,载《我爱金中》第4辑,2005年;也见《金中校友风采》,2012年);还是像饶宗颐教授所云,书稿随他浪迹天涯、多次搬家而至今未找到;或许,有其他人收藏了《方言志》的书稿(包括抄录备用的副稿)?
祈望:有朝一日,吴珏先生的《方言志》全稿能够重见天日!
摄影:林伦伦
本文根据我在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增城)“饶宗颐名著导读”培训班上的讲稿整理而成,以后将进一步补充材料写成论文。此处先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谨以此文,缅怀敬爱的
饶宗颐教授和吴珏先生!
【延伸阅读】
1、风神萧散的性情中人黄际遇教授
【鸣谢】
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多位先生帮助:或提出问题,指点迷津;或提供宝贵资料、无私相辅。谨此恭列大名如下,敬致谢忱:
吴仲湛(吴珏先生公子)、吴游(吴珏先生侄子)、黄挺(韩山师院)、黄晖阳、吴进南(金山中学)、曾旭波(汕头市图书馆)、陈贤武(潮州市图书馆)、李启彬(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增城])、林志达(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张坚(汕头大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