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两种穷人,以及背后的政策抉择和社会成本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368篇文章
开口醉,百听不厌系列!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我曾经写过: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道难题,如果你恰巧站在岸上,请你不要去嘲笑落水者略显狼狈的挣扎”。
我曾经也写过:
“贫穷孕育贫穷,愚蠢哺育愚蠢。很多时候,贫穷不是一种承受,而是一种选择。”
有读者难免会问:你一面哀之不幸,一面却又怒其不争。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小超超你摸着自己的C罩杯说,你自己是不是自相矛盾,精神分裂?
其实,很多人对于底层存在“标签化”的认知:
你会发现,在一些社会新闻评论中,嘲笑穷人狭隘的见识和价值观成了某种政治正确,人们惯常用的评语就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你也会发现,在另一些展示底层民众生活不易的新闻中,人们对此又报以极大的同情和赞叹,留言变成了“他们穷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灰烬与尘埃又为什么要互相憎恨呢?”
这矛盾吗?
我并不觉得。
我想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体制下,都会存在两种穷人。
一方面,我认可生活不易,很多底层民众,比我们更努力,更能吃苦,乃至更良善,甚至更智慧,但囿于出身和教育等资源的贫瘠,难以突破命运的设定。所以,我们不应该以己度人,嘲笑赤贫阶层狭隘的世界观和相对保守的生存策略,犯下何不食肉糜的经验主义错误。
但另一方面,我相信且真正见识过,在底层民众之中,存在着大量“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他们眼高手低,一方面渴望暴富,一方面却懒得去做辛苦的工作。他们嫌贫仇富,极为势利眼,一方面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方面却将别人的成就全部归咎于家世、背景和干爹,而从不见他人的辛苦和努力。
(二)
今天谈到“两种穷人”,是想更深入一层,谈一谈两种穷人背后,蕴含的政策决断及社会运行成本。
为了避免文章被神秘势力抹去,所以此文还是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美帝国主义来举例吧。
年初特朗普通过美国30年来最大的减税法案之后,我们这边有级别不低的领导说了一句话:
我们不做美国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
这话说完之后,呼啦一下子出来了很多篇文章,剑指特朗普,说他这是慷他人之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又一次赤裸裸的压迫和剥削。
这些文章的核心观点其实只有一句话:减税是穷人埋单,富人受益。
从表面道理上来讲,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富人纳税更多,纳税比例也更高,任何减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富人和中产,因为穷人本身就交不了多少税。
而对美国这样一个完全依赖税收的穷政府而言,减税的后果,表面上看的确是对穷人不利的——因为减税势必会削减针对穷人的公共福利。
但按照我方辩手的论据来判断,大举减税就一定是“劫贫济富”吗?
屁,显然不是这么放的。
仇富的人意识不到,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体中,富人和穷人其实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富人的日子不好过,那穷人一定更糟糕。
因为每一个富人都养着很多个穷人,富人要消费,要服务,要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更舒服的服务,而这些“商品”往往都是由中产和穷人来提供的。
所以你瞧,如果一个城市的中产不好过,那最惨的一定不是奢侈品商家,而首先是那些提供底层服务的穷人:
家政先不找了,周末自己打扫吧;出租也不打了,改挤地铁吧;足道和Massage也变成了跑步和自我敲打;晚上饿了,外卖也先别叫了,改吃泡面吧。
(三)
回到灯塔国的减税上,为什么美国政府这种“自断双臂”的大幅减税能通过?是因为美国政府丝毫不顾底层民众的呼声吗?
不是,恰恰是因为特朗普迎合了很多民众真正的诉求。
因为这届美国屌丝要的不再是“福利”了。
所以,减税吧,我们不在意你废除奥巴马的医保法案,我们也不在意你削减环保和科研预算,我们甚至不在意你削减教育和食品券的预算。
只要你能帮我们找到工作!
所以特朗普的总支持率再创标示性新高:45%。是因为他干的不错,减税之后,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失业率简直降到了“史上最低水平”,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用工荒。

这届美国无业屌丝们,要的不再是不痛不痒的“福利”,而要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道理很简单,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的美国白人屌丝而言,是要每个月给你增加几十块乃至上百块食品券,还是要一份哪怕最低时薪的稳定工作呢?
答案不言自明。
这和为什么鼓励生育不太可能成功的原因一样,无论你是奖励还是罚款,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年轻人差的是你奖励生育的那万八千块钱吗?年轻人差的是养育孩子多出来的那几十上百万呀!
(四)
最近看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美国人J.D万斯写的《乡下人的悲歌》。
这个作者你不一定听过,他的确不是什么大人物,实际上,在传统语境中,万斯先生连个“人物”都算不上,他只是每年数以千计耶鲁大学毕业生之一。
这本《乡下人的悲歌》,是他前半生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美国底层民众的混乱和白人屌丝群体生活的真实图景。
万斯先生在这本书里,恰好展示了美国底层“两种穷人”的分裂:
辛苦工作的美国穷人,早已经受够了那些好吃懒做的美国穷人了。
美国是一个福利还算不错的国家,实际上,历届总统在选举时,都以提高福利来拉拢美国底层民众的选票。所以一个无业的美国屌丝,靠着政府救济和食品券,也能活的不错。
可这对于那些辛苦工作的底层民众而言,是“心理失衡”的。
万斯在书里写道:
“我们努力工作,辛苦赚钱,但很多人什么都不做,却依然能靠救济金活的很好!”
“我那个吸毒的邻居,买牛排的频率比我还高。我穷的舍不得给自己买牛排吃,但在政府的强制下,我纳的税却被这样混吃等死的人拿去买牛排吃。”
“我每天累死累活,却要付钱给那些啥都不干的混混,游手好闲的人能拿纳税人的钱去买酒和手机,日夜辛勤的人却只能勉强度日”。
……
一句话:穷人能够忍受成功人士的奢靡无度,却难以忍受碌碌无为者的潇洒自在。
这本书里,类似的“愤怒和无奈”还有很多。
而当你知道这些美国底层民众的真实想法之后,还会觉得减税是不知民间疾苦,不顾及美国底层民意吗?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穷人,有一些人需要机会和空间,而很遗憾,还有另一种穷人,只需要施舍。
你瞧,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如果决策者只是坐在恒温的办公室里,恐怕很难感受到这个社会当下真正的温度,恐怕很难说自己所下的决策,都是真正响应底层民意的。
这两种穷人,背后对应着的是不同的决策。但显然,要想真正降低社会的运行成本,那么你只能选择和第一种穷人对话。
因为第二种穷人,只知道一手指责你不作为,然后另一只手跟你要钱。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