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超载”的社团活动,有必要参加吗?

大学生的思想国
有人说: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想想高中时,老师为了激励我们,总是把大学描述得无比美好。印象里,那是返校宣讲学姐口中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是电视节目中充满希望的礼堂,更是梦想汇聚成海的思想圣地。
在憋屈的高三,多少人靠着这样美好的幻想撑了过来,努力读书,努力升学。但真相却是,他们将思维定式在了虚幻的愉悦之中,便被猝然到来的现实打碎了轮廓。
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或许在于,心怀梦想的人相聚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光源。
进入大学,招新,内推,面试等等簇拥而来。封闭的高中不曾触摸到的知识统统涌进我们的大脑,一时间,新奇感占据了高地,束缚的天性终于得到了解放。
我们叫嚣着,要加部门,要进社团,要和宣讲的学姐一样,成为大学里光一样的存在。
却没有发现,大学生的“内卷”使得以前桃花源一般的自由氛围荡然无存。虽然它没有丧失督促学习的功能,却也不再是以前温文尔雅的模样。
小A看着面前殷勤讲解的学姐,她说他是万中挑一,是他们部门最缺乏的人才。
他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他得好好把握。
笔试、面试,一次两次,折腾了一个月,小A终于进入了那个原先视他为至宝的部门,开始了社畜般的大学生活。
新生迎新,部门会议,班会,社团团建,小A整天忙忙碌碌,有时候忙到没空吃饭,有时候也挤不出时间做任务。
他想去图书馆自习,等忙完想起抢座,图书馆已经预约满了……
他想,他兢兢业业在部门里忙了这么久,怎么着也得有点收获啊。
可是又能有啥收获呢?学习挤不出时间,导致成绩落后别人一大截;能力上,也没有多大的提升;心仪的资格和奖状,也没有拿到手…
这一年,他做了好多好多,但感觉就是什么都没做。想到这,小B对自己惨淡的大学生活从此灰了心……
蚂蚁一般在校园打转,除了头晕,没有别的收获。大学校园,其实最需要明确的,是将来努力的方向。
小B活得很清醒。他明确不加社团,不进部门,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盯着仪器,默默搞专业课的学习。
他认为,与其终日忙忙碌碌,不如两袖清风,落得一身自在。
想出门看海,可以骑着小电驴,说走就走,“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出门和舍友聚聚会,操场走一走…学习娱乐,两不耽误。
小B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长袖善舞的谈吐他并不具备,正是因为有这个自知之明,所以他低调地践行着自己的准则,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路。
在短暂的纠结之后,小B选择了舍弃大范围的人际往来,保留自己最愉悦,最舒适的圈子。
电话铃声响起,不再是半夜的催命符,是来自家里温暖的问候;电脑亮了半宿,屏幕不再是无聊的会议摘要,是自己喜爱的动漫更新;上课哄堂大笑,心里还牵挂着任务进度,左右为难,坐立难安,倒不如放下手机,屏蔽消息…
有时候,看一看周围的风景,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因为最好的状态,是左手未来,右手现在。
小C是就业组织的部长,也是专业排名前十的大佬,她确实很忙,可她却懂得,她适合什么。
在大学期间,她除了认真学习外,还把很多课外时间都献给了社团工会,锻炼了自己能力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那些经历告诉她,平衡自己的时间,是大学必须学会的一门课。
社团工作经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但不是全部。小C醒悟得早,因此没有执着于对自己而言十分空虚的社团工作,而是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规划。
她同样很累,可她累的充实,累的有结果。
骤然被投进半社会化的校园,我们忽然就找不到了方向。每天匆匆忙忙,生怕自己错过一丝机会,生怕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他人。
大学的意义,是让我们找到合适的自己
喜欢社团,就去积极参加活动吧;喜欢独处,就安静待在阳光处;喜欢书本,就找个座位窝上一下午。
我们跌跌撞撞地向前奔跑,可还是满怀希望的,不是吗?
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萌芽、生长,在恰好的时间,偶遇恰好的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刚刚好的交代。
-END-
作者 | 徐 攀
编辑 | 李 玲
审发 | 王龙龙
本文系青小小微信(ID:zqwqxx) 原创
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