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如何培养新闻“发现力”?

点击蓝字关注“老记说事”
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开端,没有发现能力,新闻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发现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新闻发现力的形成非一蹴而就,是记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反复历练和不断领悟的结果,也是新闻记者业务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当下,记者发现力缺失主要表现为“发现滞后”和“忽视发现”两种“常见病”,其后果是导致大量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新闻被埋没、错过或忽视。媒体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有独家新闻、独家视角、独家观点,而这独家,赖于媒体及其记者的发现力。
如何具备这种发现力呢?借助联想,感悟发现的线索,是其中一法。
现实生活中,表面看来有些事情或事物很平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如果借助于联想和感悟,就能够将本无新闻价值或有新闻价值人们却“视而不见”的新闻挖掘出来,从而写出更具深刻主题或更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从丰满水电站负责人的汇报中联想到新中国成立45年我国各条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完成了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特稿《“新中国第一”的更迭》;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高级记者贾永曾从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相交组成的“人”字中联想到无数修路工人、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为西藏人民真正的幸福和人的尊严所做的巨大牺牲,写成了一篇主题鲜明的通讯《壮美的人证》。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新闻,只要留心观察,细心体味,同时借助联想和想象一定会写出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新闻作品。比如,有的记者从某一家庭的全家福或住房的改善联想到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有的记者从公共汽车上更多人主动让座或河岸湖边垂暮老人的义务环保联想到城市文明的不断提升,还有的记者从农民工居住环境及其子女上学的笑脸上联想到党的惠民政策和务实作风。从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饭店不再是闭门谢客而是敞开大门,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是在家买菜做饭而是走进饭店聚会团圆联想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篇篇歌颂党的政策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的语言表述中往往蕴含着深刻、新颖、精致的“新闻点”,如果记者能够仔细品味咀嚼并生发联想,会从中发现报道的线索或评论的主题。一位记者在一个3·15活动前后到消协就产品质量及维权方面问题进行前期采访,闲谈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产品质量问题颇为气愤:过去人们常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说的是一些产品卖得好,就不重视产品质量了,可如今有些企业就是“萝卜慢了也不洗泥”,只是挖空心思在销售上做文章,在促销上耍花招,谁能把质量不佳的产品销出去,就给予谁重奖,甚至封官许愿。这一段非正式采访的闲谈让记者颇受启发,他一下子意识到质量问题是一个长时期工作重点,是报道的热门话题,同时又将质量讨论的视角从产品本身转向包装销售,于是颇具新意的一篇以《萝卜慢了也不洗泥》为题的新闻评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
抽丝剥茧,让传媒更有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