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张志红:妈妈味的煎饼

妈妈味的煎饼文/张志红
儿子到外地上高中,每月只能回家一次。突然感觉时间是这样漫长,一遍一遍细心地收拾儿子住的小屋,不让一丝尘土在他的书桌上、床铺上逗留,徘徊在这间狭小的房间,恍惚中能听到儿子爽朗的笑声,呼吸到空气里儿子散发出的男子汉气息。
终于等到儿子回来的这一天。给儿子准备什么可口的饭菜哪?儿子口味很刁,再好吃的东西吃过几次就厌倦了,唯一例外的是,他从小到大都喜欢吃我摊的煎饼。为了方便给儿子摊煎饼,我专门买了鏊子,隔三差五就满足一下儿子的煎饼欲望。今天,我算好时间,一定让儿子进门就吃上热腾腾的煎饼。我先将一碗白面放入大盆中,再加入一个爱心鸡蛋、一小勺盐、适量的水,用筷子快速搅拌,一会就成了均匀的、稀稀的面糊。然后把鏊子预热,放上适量的油,待油热后,放一勺稀面糊在鏊子的中央。面糊和油冲撞着,嘶叫着,激起氤氲烟气。这时要趁面糊尚未凝固,快速的用锅铲旋转着,将面糊摊成一个大大的、薄薄的圆。鏊子的炙热使面糊迅速凝固,就象一个粘人的孩子,服服帖帖地爬在鏊子上。此时要小心、快速地用锅铲将煎饼的四周轻轻铲起,也象把一个赖在家里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出家门一样,轻轻地、一点一点分离。然后用锅铲托住煎饼的底部,迅捷地让煎饼翻个面,让锅底烙一下另一面,等到满屋都飘绕着煎饼的香气,上下两面都在锅里烙的金黄时,就可盛出放于大盘之中,一张煎饼就摊好了。想着儿子吃煎饼时的满足模样,我浑身都是劲。接着继续热锅小火,快摊慢煎,一盆稀面糊翻覆手间便成为盘中一叠叠金黄色的煎饼。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喜滋滋的吟上一句“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吾之煎饼也。”
儿子一进门,还末放下沉重的行李,就猛吸一下鼻子,惊喜地问:“摊煎饼了?太好了!”儿子将薄薄的一张煎饼卷成一个卷,蘸着放了香油的蒜汁,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儿子吃得这么生猛,我担心是不是儿子学校伙食不好,赶紧问儿子:“学校的饭菜怎么样?”儿子边吃边说:“学校饭菜很好吃,早晨有中式汉堡,中午的菜最多了,我都喜欢吃。”我嗔问他:“那还吃成这样?”儿子停下来,抬起头,看着我说:“学校的饭菜再好吃,也没有妈妈味的煎饼好吃,我做梦都想吃你摊的煎饼了。”我和儿子相视一笑,我能想象到儿子高中生活的单调、紧张,更能理解儿子对飘绕着煎饼香味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和依恋。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我离家去邯郸上卫校时,也是这样的情景,也似对娘说过这样的话。在外的日子,想念家里温暖的炉火,常常梦见昏黄的灯光里娘的微笑,娘摊的煎饼更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随着岁月的润泽,成为心中最深切的思念。这思念是最温暖的力量永远保存在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成为我在人世里跋涉时最坚强的依靠。儿子一句“妈妈味的煎饼”将尘封久远的记忆一点一点激活了。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甚至年龄再大点的年轻人也无法想象七零后一代人的童年、少年生活。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还很贫困,仅能解决温饱问题,每天的三餮一成不变,没有油水和滋味。总是玉米面糊配咸菜、水煮白菜就馒头、大米饭加咸菜。所以,偶尔才能吃到的煎饼,是我少年时代品尝到的最酥香可口、最解馋的美味。
“二月二,刮大风,拾柴火,摊煎饼”,每年的二月娘就要念叨这句话,还重点强调“抢一不抢二”。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晚上,娘就忙着准备摊煎饼。娘先用小铝盆调好一盆稀稀的白面糊,在煤火上支好鏊子,从那个年代久远、裹了层层油垢、看不清楚面目的油罐里面舀一点点油均匀地涂在鏊子上,然后开始摊煎饼。我坐在小板凳上,拿着筷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娘,看着桔黄色、温暖的光晕里,娘微笑、专注的眼睛和额头散落下的乌黑头发,看着娘动作熟练而又敏捷地摊煎饼。娘摊一张,我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娘再摊一张,我就再吃一张,直到吃饱为止。娘摊的煎饼永远是那么金灿灿、蓬松松、鲜嫩嫩,香滋滋,娘摊煎饼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那么温暖、美好、幸福。
再长大点,娘就手把手教我摊煎饼。直到我亲手摊煎饼,我这才知道,看似简单的摊煎饼,原来竞是那么难。煤火太热,熏烤的人受不了。放面糊时油一下溅到手上,钻心地痛。锅铲在我手里就像一个棒槌,怎么也不听使唤,煎饼不是太厚就是不圆,一翻面就碎成好几片,紧张的我手忙脚乱,满身大汗。我气恼地大叫:“太难了,学不会。”娘呵呵笑着安慰我:“我第一次摊煎饼也是这样,没事,多摊几回就好了。”娘像是又想起了什么,出了一下神,又轻轻地说:“你姥姥教会我摊煎饼,现在轮到我教你了,你一定要学会。”娘总说技多不压身,这就是农民最真实、最质朴的生存观念,“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很多理论观念都是源于生活吧。
“妈妈,煎饼吃完了,我还想吃,你来教我摊煎饼吧。”儿子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望着儿子充满青春朝气的脸庞,我的心莫名的被触动。“好呀,妈妈来教你,你一定要学会了,技多不压身。”我想多年以后,儿子也会记得今天妈妈教他摊煎饼的情景吧。
煎饼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吧,那一张张鏊子煎饼就这样留在一个又一个幼小孩子的心里,当你长大后离开了家乡,那一张张鏊子煎饼不仅带着妈妈的味道,还带着浓郁的乡情。它在一代一代的交替中衍继,它是尘世濯洗后最宝贵的馈赠。时光的长河里,尘世的辗转中,妈妈亲手摊的煎饼永远是我和儿子最喜爱的美食,是人世间最至香的美味。
作者简介:张志红,笔名飘雪,女,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妇幼保健院任职,于文字之间徜徉,我笔写我心。作品曾发表于《中国作家网》《在场散文》《邯郸晚报》《肥乡文化》等媒体,肥乡区诗词协会、作家协会会员。
雪绒花原创文学专题 :
雪绒花文学阅读感言
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一)
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二)
雪绒花原创季同题散文《冬日》征文作品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
张帅|孟燕|董呆呆|赵合|邵燕云|张玉武|郑丽|周绍明|闫宪|顾燕燕|宋尚学|吴永利
投稿要求:小说、散文限5000字内,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稿件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配图者优先选用;文章请用word或wps文档,以正文+附件的形式发送;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同时,请发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投稿邮箱,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投稿者”字样),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不闲聊,不接受投稿。
微信公众号:xrhycwx
主编微信号:hlys2016
投 稿 邮 箱:
小说散文:xrhycwx@163.com
诗词:xrhycwxsc@163.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