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货源

玉米产业“洗牌”,如何把握政策抢占先机?

当前,产融结合,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玉米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局面之际,玉米产业链企业也正在思考如何把握市场行情变化,拓展盈利空间,更亟需掌握如何运用期货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玉米产业迎来新格局 国家政策成关键
“未来,玉米将成为农产品里的一颗新星。”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风控部副总朱勇生表示,我国玉米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供应端看,目前,全国的粮食供应由原来的多方供应转变为“一方独大”,初步判断本年度内,东北地区玉米的拍卖量加上当地的产量中将有1.8亿吨的玉米供应全国。但不可忽视的是,从玉米加工量和供应量来看,不久的未来,华北地区玉米的价格或将成为农产品价格的风向标。从需求端看,以2018年以年中国玉米临储的拍卖量为依据,我国玉米的需求也被低估。接下来我国的供需格局将呈现需求放平,供应下降,明年的供需缺口将比今年更大。
供需缺口的变大就需要国家玉米临储的填补。朱勇生指出,从当前情况看,国家临储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而随着国家临储拍卖的进行,明年中国的玉米临储将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和内蒙古靠北一带,也就是集中在我国的最北部的延边地带。明年玉米的质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优致粮也会减少。
从全国玉米的产量来看,朱勇生用“好的不好,差的不差”来形容今年的玉米产量,他指出,今年全国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的玉米一定是减产的,但减产幅度也不会太大,而非主产区的产量也不会太低。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师齐驰名也提到,春旱加伏旱导致降水在分布和时点上匹配不佳,吉林“黄金玉米带”产量会受影响,华北地区也持续受高温影响;但部分产区,如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北部和东部,温水条件良好,玉米丰收基础较好。总体看,在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玉米总产量较上年应该会有所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年玉米产量21650万吨,同比增加61万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玉米行业迎来新格局主要受国家政策主导。
“一直以来,供需格局的变化都来自国家政策的主导。”齐驰名分析指出,当前,除却玉米替代品对国内玉米供需的影响,当前国际因素对我国玉米供需结构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国家政策因素则成为关键。回顾我国玉米政策的变化,从2008年至今,从临时存储粮食收储政策的实行到我国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现今,玉米产需逆转,玉米库存降低,玉米价格逐渐市场化,都是国家政策主导市场预期的效果。未来,国家政策也将继续主导玉米市场格局变化。
购销主体策略多变化
随着中国玉米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下,中国玉米市场塑造了新的产业生态系统,玉米产业链企业在新的系统中迎接市场风险挑战,寻求各自发展机遇。玉米价格市场化让各类购销主体痛点凸显,亟需运用期货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据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副总裁张建平介绍,作为国内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衔接的通道,基差模式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充分的发挥每个贸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现货贸易的价格对称的交易机制,通过期货价格波动实现买卖双方差异化的价格成交,实现各自的价格预期。
企业可以利用基差选择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式,包括通过锁定利润销售模式、建立远期现货库存、持有现货头寸避险策略等来规避风险。
“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卖方被动,用粮企业可以博弈卖方在贸易环节中的利润空间,获得自己采购低成本;在供小于求的局面下,则相反,买方被动,贸易商可以博弈买方在采购环节中的的需求紧张程度,获得自己的高利润空间。”张建平建议,在转化期间,各类购销企业可以面对行情寻求利润稳定,多尝试新模式,探索适合自身的销售采购模式。
玉米价格底部有支撑 走势或将持续偏强
建信期货高级分析师何卓乔在论坛上分析说,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存在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运输费用的上调、库存的消耗将继续提振玉米价格走势;而价补分离的政策、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也将影响玉米价格走高。
齐驰名表示,当前,受市场供需依然存在缺口,种粮成本抬高、贸易商将逢低买入等因素综合影响,整体来说,玉米价格有临储玉米价格做底部支撑,后市走势确定高开,但不确定高走,但也不会低走。
END*


责任编辑:孙亚宁


推荐阅读:

亚历山大·埃尔德:成功者的唯一目标是将自己提升到最佳境界

南京钢铁市场部部长张秋生:黑色牛市能走多远?投资机会在哪儿?(下篇)

版权声明